客服热线:0576-88550130   
 
 
点击这里使用QQ登录
登录
注册
 
比赛首页
比赛介绍
作品展示
评选结果
个人中心
评委中心
作品展示
《中国第一渔村》发展70年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1《渔村勒石》 2009年7月桐照渔村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“中国第一渔村”称号。桐照村落的形成已有近八百年历史,村民以林姓为主,林氏先民以背山靠海之利,南宋初期就从事渔业生产,他们不畏艰险,敢为人先,不断壮大,连创辉煌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2《渔村村委会》 “不忘初心跟党走”桐照村现有一万六千余人,近年涌入的外来人口接近一半,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有关的工作。村委会带领渔民坚定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,为实现习主席倡导的“中国梦”而努力奋斗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3《中国第一渔村授牌仪式》 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就达13亿元。当年7月,国家渔业局局长李健华视察了桐照村,充分肯定了渔业的发展成就,2010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“中国第一渔村”称号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4《老一代渔民》 这是四位老渔民的合影,表情乐观开朗,他们是老支书南飞、名老大善伦、织网师海伦、轮机长令梅。额上的道道皺纹是岁月沧桑的痕迹,承载着他们老一代渔民的耕海博浪的记忆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5《驰骋东海》 桐照村走过了从木帆船到机帆船再到钢质渔轮的发展道路,如今的钢质渔轮安装着北斗定位系统、自动避碰系统等先进设备,浩淼东海任其驰骋,浩浩荡荡,气势雄壮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6《渔船雄姿》 桐照拥有1000匹马力250总吨的渔轮500余艘,名列全国村级渔轮拥有量第一位。休渔期间渔轮泊港,精心维修,焕然一新,只待一声开渔令下,便开赴东海,放网捕捞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7《渔运船队》 渔业运输船队是前方渔业生产的后勤,渔船出海生产一般都在二个月左右,大量的渔获物要及时运回家,而且渔业生产船的冰、油、淡水、菜、粮等生产保障品都是靠渔业运输船补充的,他们是生产的船的保姆。
返回顶部>> 照片说明: 8-8《渔村全景》 据《奉化市志》记载,五代时已有桐照之名。莼湖镇桐照村来由“后山名高梧,山上梧桐繁生,枝叶对照映辉”,故名桐照。在象山港山环水抱,背靠高山,面临大海优美环境下,养育了一代代的桐照人 。
拍摄地点:桐照渔村      拍摄时间:2010-08-21     
作品标题:   《中国第一渔村》发展70年
作品介绍: 建国70年,桐照渔业生产有了飞跃发展,渔村面貌焕然一新,二百多吨的钢质渔轮替代了陈旧的木质渔船,北斗卫星导航,避碰雷达,大功率主机和电台,科技的进步不但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,也保障了渔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 作者亲眼目睹了我区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,现用一组简陋的图片将“中国第一渔村”的风貌展现给读者。 中国第一渔村桐照村,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区东南,象山港北岸。据《奉化市志》记载,五代时已有桐照之名。莼湖镇桐照村来由“后山名高梧,山上梧桐繁生,枝叶对照映辉”,故名桐照。南宋末,林氏先祖由杭州仁和里迁居此地。传统建筑错落分布在古村老街两侧,其祖庙“陈君庙”位于村东,是林姓祭祀的场所,历来香火鼎盛,号为“桐坡保障”,庙顶之“海晏渔饶”四个大字是村民的祈求心愿。 桐照渔民,世代耕海牧鱼历史悠久;现有大马力钢质渔轮520多艘,其渔业经济规模比重大,近年来全村年经济收入13亿元左右,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收入近12亿元,全村95%以上的劳动力从事渔业捕捞、网箱养殖、海带、贝类养殖及冷藏和水产加工业。由于渔业经济发达,2010年1月,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桐照村为“中国第一渔村”称号。 作者从事海洋渔业工作几十年,对海洋和渔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,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,感受到渔民从事海洋捕捞的艰辛。几十吨的木船在浩瀚的大海中,如同树叶一样在惊涛骇浪中随风飘落。渔民们对出海生产有着深刻的体会,他们说“三寸板内是娘房,三寸板外见阎王”,“浪岗三爿山,上下实犯难,家有薄粥吃,永不上此山”,表露出悲惨、无奈和凄凉。如今建国70周年来,渔民渔船海上生产有了安全保障,渔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变。
 


         
返回首页 | 关于天下摄影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摄影互动 | 招聘栏目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版权所有
天下摄影交流群:一群:35765943    二群:176326500  人像群:90556132
Copyright © 2009-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265号

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:陈明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