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 >  天下摄影 >  影像视觉 >  名家访谈 > 

卢彦鹏访谈

名家专访

【释藤专访】卢彦鹏:摄影是灵魂的私语

 相关评论:一个人的对话
 文字:释藤
 
很多时候,我们会觉得寂寞,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似乎总也给不了想要的感觉,比如稳妥、沉静、那种执着于内心的温度,于是大多数人游离在城市的一端,找不到回归的旅途,孤独和迷茫会牵绊着自己的灵魂,你仿佛在飘,那种脚不着地的感觉很挫败。
所幸有许多人懂得了自省,可以在纠结处逃离出来,把自己束之于高阁外,无关风月、无关俗世,寻找一种契合的方式和心灵进行对话。
看见彦鹏的影像《空.气》时,我想他应该是在尘世的边缘行走的人,走的那么兀定和沉稳。他企图用影像说话,自在言说中却时刻闪烁着一道内敛的光芒。
我喜欢凝视这些名为《空.气》的影像,若有似无中透着一股沉郁的禅意,读之会觉得它们在同你低语、浅笑、交谈.......那压的低低的屋檐,那伸向空中的虬枝、那静静浮于水面的天鹅、那些飞鸟和牛羊、分别用一种摒弃了浮华的气质抵达眼前,你所需要的便是用心凝视,无需言语。
孤寂时,喜欢抬头看悠远的天空,看那些掠过云端的飞鸟,抑或端坐于屋檐下,看远山的苍茫和深幽,这时内心虽是清寂的,却有不动声色的欢喜。这是属于自我的清欢,如同彦鹏的这些影像,穿越了茫茫的时空,在陈旧的影调里,我们依然能够窥见那些灵性和美好,淡淡着笔,褪尽了喧嚣,只剩下一粒静心。
那些影像似画、如诗,山水是他胸中辽阔的清逸、鸟兽化成祥和与安贞,在静默之间倾诉各自的离愁、欢喜、悲伤。彦鹏是懂得自然万物言语之人,在看似普通的景物里寻找一个契合点,通过光影呈现了然于心的气息。
影像是摄影师和自己的对话,在彦鹏的这组《空.气》里,隐约间流露出一些挣扎和困惑。空无的境界里通常表现的是一种自我的诉求,这些暗淡的影调彰显了略带低沉的心境,那种寻求突破的力量被紧紧地包裹在空气里,透过这层一捅即破的窗户纸,感知到人和自然无法割舍的宿命感。
在《空.气》里,万物是缄默的、也像静止了一般,在阴郁的天空下,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被影像定格成一帧画,在水墨一般的色彩里,渐渐滋生出空蒙和时空隔离之感,这是脱离了欲望和囚禁的牢笼,读到它们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安静下来,充满了空寂和敬畏。
是的,敬畏,自然与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圣洁的,如同彦鹏这些影像,在空无的情境里独自徘徊和清唱着。这种空,有丝丝的清凉和素净,质朴的如同摄影师内心的言语,沉默里透出让人逼仄的风韵,直抵人心。
有人说读不懂这些影像,不知道是在表达什么,其实读不懂又如何,真正能够读懂的作品又如何称的上艺术?所以我宁愿把这些影像看成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,那是属于彦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,你说他迷失也好、寂静也罢,这些都是私人化的语言,充其量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,他不在乎是否被认同,而在乎是否得到了自我的归属。
其实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,如同这些沉寂的物象一般,静下来,走进去,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彦鹏用影像告诉了我们一些看似模糊却清晰的答案,他一直在寻找,也一直在努力,坚定、执着、只是明白的人又有几许?
《空.气》。空无的、静止的、应该是内心深处暗涌的初始和思考,只是看你如何去观望和诠释。
此刻,在暗夜,读彦鹏的影像,我觉得很安然。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一

   2011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年展颁奖仪式上,青年摄影师卢彦鹏凭借一组名为《空气》的照片,获得此次大展的优秀摄影师大奖”,并赢得奖金10万元。一夜之间,卢彦鹏在业界成为颇受瞩目的年轻摄影师,但也让很多人对他的成名颇有微词。之后他的作品相继在国内外展出,各种荣誉和好评如潮而至,作品《石头的记忆》《山-雾》《空-气》也得到许多影像收藏家的青睐。在名利双收的同时,卢彦鹏似乎没有被外界的波澜涌动所诱惑,依然秉持一贯的冷静和特立独行,内敛、沉静地行走在影像的边缘中。

  基于他一夜成名的奇迹,使得很多人对于他的经历十分好奇,当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热议,那就是这些看起来介于画意和影像之间,定义并不是十分清晰的作品,是否代表了当下摄影的一种现状呢?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在哪里?他的影像中常常无人,一棵褪尽浮华的树、一丛苍老的虬枝、一只飞翔的鸟雀、一朵浮云、甚至屋檐的一角,静而雅、充满了况味。这种气息不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么?期间亦透着老道、清寂、孤绝和旷世的情怀。卢彦鹏企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在倾诉什么?这些作品背后是否有一个具体的世界又或者空无一物呢?

  卢彦鹏曾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,喜欢诗歌,也曾经用手中的画笔涂抹自己的人生,如今他却在影像的世界里寻找属于内心的呼吸,那么于他而言在文学、绘画和影像之间,又有着怎样微妙的关联?是执迷于个体的思维倾诉,还是心灵深处的一个突破口?这些不协调性,是耐人寻味的一个话题,也值得许多年轻的摄影师去思考和深究。为此,我走进了卢彦鹏的世界,和他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,企图寻找这种不可言说的私密

  文字采写:释藤  访谈摄影师:卢彦鹏

 

 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二

摄影更适合我的表达方式

释藤:一夜成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,但成名之前的付出才更曲折和艰辛。可以谈一下你的经历吗? 

卢彦鹏:我是比较幸运的人,一路过来都有贵人相助,所以真的很感谢!在学校时,有一个很好的班主任,经常上课时给我们看一些独立的电影。还有两个很不错的专业老师,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和精神上的支持。

大学毕业第二天,也就是2005年6月的某一天,我到了北京,准备寻找自己的艺术梦想!开始我想当个画家,后来进入三影堂,爱上了摄影。这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“机缘”,弟弟卢彦锦做了我的摄影启蒙老师。有一天,他拿了一个很破的相机“禄来”给我玩,还教了我冲胶卷和洗印。开始,我只是想尝试一下自己的镜头语言,因为我很喜欢电影,一直想拍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短片。后来就这样慢慢迷上了摄影,思维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脑子里的很多想法都转化成了“影像”的语言!或许对于现在,摄影更适合我的表达方式!

释藤:三影堂是一块充满艺术氛围的土壤,具有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,对于你也是如此吧?

卢彦鹏:是的,这样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。在那里的生活环境,接触的人和事,包括看到的书籍等都关于摄影!很幸运,我能在刚开始接触摄影时,就和荣荣生活在一起,记得每次他从国外展览回来,都会带上满满的几箱书。最开心的是能看到很多好的摄影书籍,还有三影堂收藏的国外大师的原作,还有专业的暗房。感谢三影堂。 

释藤:在影像语言上,你似乎比较敏锐,是一直如此吗,还是经历了一个寻找的过程?

卢彦鹏:刚开始接触摄影时,我有很多想法,总是希望一张照片能够包含更多的讯息!每天都很兴奋,一直处于一种寻找的状态。这是一个过程,一个“寻找”的过程。想在作品里有“音乐的声音”,或者像电影的“一幕”、“诗歌”的一段,等等!

释藤:看来你的爱好比较广泛,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电影,你觉得这些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?而哪个最能够清晰地表达你想要说的“话”呢?

  卢彦鹏:我觉得它们是共通的。摄影应该不仅只局限于“摄影”,我不迷信所谓的“摄影大师”,我更愿意从别的领域去体验,获取灵感!纯粹的说我比较喜欢我写过的“诗”,那些文字就像一个“小朋友”或者“一个疯子”在胡说八道,很有趣,但其实细想这些互相是有联系的,都和我的生活有关,可以说是关于记忆的。我的思维就比较跳跃,想的多做的少,因此总觉得跟不上自己思维的节奏。摄影满足了我很多的想法,我可以开始只按下快门,留下一点“瞬间记忆”,剩下的,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理解这段“时间”,有时是一年,有时更久。这也是摄影让我迷恋的原因! 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三

 

  《石头的记忆》是一个“经历”

释藤:这样的记忆其实更真实,也是自我最真诚的一种表达方式。说到记忆,你的《石头的记忆》是否也包含了私人化的因素呢?

卢彦鹏:《石头的记忆》是一个礼物,献给自己、宝宝和凌华!因此比较特殊,是一个新得开始和转折点。其实之前的我一直沉迷于自己的一个小世界里,很少会去考虑别的。但我对生活的变化很好奇,我喜欢去经历一些事情,留下一些痕迹,有存在感!我所做的,都和自己生活和环境的变化有关!我觉得“艺术”应该是内敛的,不应该暴露太多,应学会“隐藏”。给自己一个过程,也给观者一个属于他们的思考空间!我不喜欢把自己的“小秘密”全部暴露给观者,也包括自己!《石头的记忆》这组作品,是一个“经历”。

释藤:“经历”这个说法我喜欢,也有些好奇,可以和我说说么,曾经有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?

卢彦鹏:其实那时候是我即将成为人父的时刻,很多东西都在默默地改变,包括心态,压力和莫名的不安和喜悦,总之比较复杂。因此我很需要一些东西来平静自己,就像“镇定药”。而之前我一直都很喜欢“魏晋”文人的状态,喜欢“隐”,有缘的是,在回家结婚时,路过“三清山”,看到那些山和树,云雾变幻,我感觉到,这里有我所要寻找的东西。所以我在结婚完的第二天就跑到那,即2008年10月拍摄了“三清山”的风景。同时期的底片(2008年的底片)我制作成了两个系列的作品:一是2009年制作的属于我们三个人的《石头的记忆》;二是2010年制作的完全属于我自己的《山-雾》。这些都和我的生活状态有关,就像是日记,现在重新看这些作品,很多感觉依然历历在目,我自己很清楚,一些“秘密”隐藏在影像之中。

释藤:看你的蜕变过程, 感觉从《石头的记忆》开始,你曾经的摇摆不定已经逐渐为清晰可辨所取代。这种微妙的变化,就像破茧而出的蝶,让人惊喜和讶异,这样的转折是影像语言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,还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呢?

卢彦鹏:或许应该是和生活的变化有关吧!其实在2001年时,我和凌华就曾经一起画同一张画,后来两人觉得,如果太早一起合作,可能会限制到各自的灵感,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就自由发挥!直到2009年,这组照片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我夫人的一卷(47cm×3000cm)的纸本素描《石头的记忆》。记得里面有一部分是关于婴儿孕育过程的作品,有一个婴儿,在石头里。有趣的是当时她怀孕了,而这个作品是她在2007年画的。一切就像预言!

而我在这期间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,我需要一些东西来平静自己。2008年底路过三清山时,我知道这是我想要的——一个宁静的空间,在这里我可以直接和草木对话,一个空灵的世界,雾的世界,在这里有一些生命在慢慢的滋长,慢慢的,就像她的肚子,慢慢的隆起!我想“偷偷的”送给她和未来的宝宝一个礼物,所以后来我拍了她的画和我的风景结合在一起。她看到了特别感动。

创作《石头的记忆》时最大的感触是,制作这个作品其实是融合的,同时也是矛盾的。有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灵感去结合画面,有时却会根据她的画面带给我的感觉选择背后的风景。到现在我都不知道《石头的记忆》是我的,她的,还是我们和宝宝的!

现在重新看《石头的记忆》,我可以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情绪和状态,很微妙,也很有趣,就像是写日记。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!一幅摄影作品能否包含的更多?这是我好奇的。当我不能画画时,就写诗来记录自己的感觉。当我不能写些什么时,就绘画形成一种记忆。但当我遇到相机时,我似乎既不能写了,也不能画了,从此我的情感都聚集在“那一瞬间”。

释藤:看来这个作品积聚了很多的东西,包括那种“爱”的力量,这种弥漫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很真切,就像破茧而出的绽放。看来你的创作灵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你妻子的。

卢彦鹏:是的,很多时候她给了我鼓励和支持,《石头的记忆》和妻子凌华就是分不开的。她还曾经为此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想,和我的作品很契合。平时她也很有趣,偶尔会为我写的“诗”画草图,我也会给她画的画写“诗”。

《石头的记忆》拍摄于2008年,暗房制作完成于2009年,因此这“一瞬间”包含着我一年来情感微妙的变化。它不是摄影,也不是绘画,我更希望它是一首诗!我也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,是她们给了我灵感和突破的瞬间,很微妙。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四

我喜欢一步一步“在路上”的感觉

释藤:你的作品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,这应该和你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?你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?和目前的创作有密切联系吗?

卢彦鹏:自由吗?我和别人是”反着”来的,先成“仙”再成“魔”,这样我会克制自己,不会走得太远。我觉得好的作品就是需要历练,一个缓慢的积淀过程。

释藤:有趣的比喻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是否在用影像进行这样的体验?比如你的作品,无论是《石头的记忆》还是《山-雾》、《空-气》,在视觉上总给人一种剥璃了现实的“抽象”感,甚至让许多人为之迷惑,你是如何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的?是内心隐藏的不确定性,还是基于更宏大的叙述?

卢彦鹏:其实我更喜欢“体验自己”和自己做游戏。我的脑袋似乎飘在空中,从小一直如此。思维过于跳跃,有时甚至是“错乱”,我需要一些东西来调节自己。我很喜欢“雨天”或者“雾”,也许就是如此!我还很喜欢刺激的事物,以前很喜欢看“恐怖”、“血腥”或者“色情”的电影,但奇怪的是我会越来越平静。我一直觉得,现在的“人”已经越来越失去“灵性”,有时候像动物般思考,是很有意思的!

如果说《山-雾》是聚集一鼓“气”创作出来的作品,那么《空-气》我已经完全放开了,可以完全融在里面!

释藤:在这些影像之中,你似乎就像一个孩子,在慢慢摸索着前进,而且一点一点的寻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隐藏的秘密,因此影像中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情绪化的东西,这点很打动人。

卢彦鹏:我现在做的,其实就像是“日记 ”。等我快死了,我会记得存在的感觉。其实“人”都差不多。最“疼”是什么样,最“舒服”是怎样?不一样的是:“情感微妙的变化”(跟个人经历有关),我更喜欢抓住这些!

释藤:说到“抓住”这个词汇,你不觉得《空-气》《山-雾》主题似乎都是空的,那这样的空又怎样给你抓住的感觉呢?

卢彦鹏:没有“空”哪来“充实” 。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内心能达到一个“境界”,然后再去体验所谓的现实。

释藤:你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从《石头的记忆》开始,你好像一步步地在给自己的作品铺好了前行的路,也许不是刻意安排的,但是却给人这样的感觉。

卢彦鹏:我喜欢“慢”,一步一步“在路上”的感觉。这其中会有很多“灵感”。自己一个人行走,很有趣,可以看到各种人的表情,而自己就像一个“没有表情的脸”,一个矛盾体。 

释藤:你目前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组作品?

  卢彦鹏:都喜欢,但《石头的记忆》是最特殊的。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五

 

妈妈说过“金子”会发光

释藤:《石头的记忆》是一组很棒的作品,但它并没有给你太大的声名,而在201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年展上,你凭借《空-气》一夜成名,这种突如其来给你的内心带来了怎样的转变?

卢彦鹏:没什么特别的感觉,只是给关心我的人一些所谓“现实”的慰藉,其他没有什么!

释藤: 这种淡定的心态很难得,那你觉得这样的奖项是必然的吗?

卢彦鹏:妈妈跟我说过“金子”会发光,我信了!

当时得知获奖,我只给大姨打了电话,是她把我从小带大的,她给我的影响很大。姨丈曾经跟她说过,如果“小鹏”以后有问题,大姨应该负最大的“责任”,给她报喜,是要让她安心。后来也给其他亲人打了电话,比如凌华,还有就是关心我的亲戚朋友。说实话,通电话时,我的心情很复杂,真好玩! 

释藤:在摄影生涯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?

卢彦鹏:舅舅(荣荣)和弟弟!舅舅除了给予我最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,还有他的生活点滴、他对艺术的态度等,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。在他那的3年时间我学习了很多!我也很喜欢弟弟的作品,他很有天赋,纯净的影像语言让他的摄影作品很触动我!

释藤:还因为弥儿,你长大了。

卢彦鹏:“弥”是我们一起取的。弥儿就像“弥勒佛”,希望她天天开心,不要有太多烦恼!现在这个社会太无趣了。

释藤:这也是每个父母的愿望。成名后的你,活动和展览日渐频繁,相对而言创作的时间势必会减少了。你喜欢目前的状态吗?又希冀怎样的突破?

卢彦鹏:不喜欢,而且毕竟有了小孩,什么都不一样了。但其实我一直都有再拍新作品,但是整理的时间很少,因为时间是分割的,有时还是会静不下来。在不好的状态,我宁愿不做新作品!

释藤:就是说新作还是有的,只是还没准备公开?

卢彦鹏:是的!还没有整理好,我觉得不应该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出来,时间还没到。我更喜欢慢慢来,重要的是过程,存在的感觉。一天24小时,你会有几分钟觉得自己存在,这是一个问题,很有趣!

释藤:在当下,其实存在感很虚无。

卢彦鹏:所以,我喜欢音乐、酒精,和快步地一个人在夜里或雨天行走!这是很少的会让我觉得舒服的时间!我一般不和别人喝酒,就是一个人,听点音乐,很舒服,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!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之六

只有用心的东西才能打动人

释藤: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些摄影师和作品?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和建议?

卢彦鹏:我的作品,有美术馆的人收藏,也有平常老百姓喜欢!都很好。当然,也有别人的不屑,只是这对我来说,不是很重要,重要的是,自己留下了记忆。其实摄影师,我很少有喜欢的!我更喜欢音乐和诗,喜欢洛特雷阿蒙的《马尔多罗之歌》,还有中国古代的文人山水。就摄影师而言,我喜欢贝尔纳·弗孔、细江英公,还有荒木经惟,我喜欢他这个人! 

弥儿对我作品的看法我比较在意,真的,小孩是最纯真的。关键是我知道,我在做什么,如果有别人理解和喜欢你,当然会很高兴。我很喜欢跟小孩玩,问她们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! 

释藤:目前你的作品经常和一些同样当红的摄影师一起展出,这其中,你有没有拿自己的作品和他们进行过比较?你觉得你们彼此有什么样的共性和差异呢? 

卢彦鹏:寻找不同吧,或者说,这样会更了解自己。我比较喜欢丘、塔可、魏壁、(黄)晓亮还有连芷平的作品,另外我特别喜欢阿斗的作品和他这个人,很有意思!

释藤:作为一个年轻的摄影师,你觉得当下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,要拿什么去打动别人?

卢彦鹏:我觉得,“作品”一定不是一个“想法”、一个“创意”,而应该是由心而发的,有你的“性格”或者“气质”在。我觉得年轻的“艺术家”应该由心而发去做一些作品,我相信,只有用心的东西才能打动人。所有的事情都一样,用“心”就能成功,更何况是“艺术”,应该是“最本真”的。

释藤:经常听你提到“存在感”,这个存在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内心的一些无助和迷茫?你特意强调存在感,其实是想要寻找这样的一种感觉吧?

卢彦鹏:更多时候,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“窥视者”,“透过裂缝,窥视镜子内壁”。这是我2003年以前写的,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很多余!

释藤:看你以前的摄影集,我也看到迷茫了,这可能是内心的,也可能是生活的,总之有一些纠结的情绪流露。

卢彦鹏:肯定是的。生活的变化,会给你带来一些“不一样”的东西,那时,我还没有“弥儿”,所以我会想尝试去抓住“它”,现在的作品,更像是在“修炼”! 

一定不要想靠作品来发家致富

释藤:很多人对你的影像充满了好奇,想问一下你是怎么样处理的,在技术上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。你平时喜欢用什么样的器材拍摄?

卢彦鹏:我以前用的相机是禄来3.5和哈苏503CW,现在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德国老相机,6×9,很廉价的相机,大约300块,功能很少,不能对焦,只有两个快门,一个光圈,很局限!相机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,关键是在暗房的制作,用的是比较极端或者非正常的放大方式,自己配置的药水,和温度的掌控(有时30度,有时只有10度),药水很淡,或者曝光时间很长,或者药水的温度很低,显影的时间很长,有时需要超过30分钟的显影,很慢,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相纸接触,通过药水的波动和时间控制画面!

释藤:你的作品好像都是实验性的影像,今后创作风格是否会考虑有所转变?比如表达的方式,比如色彩上的变化?

卢彦鹏:关于未来我有很好的计划,但时间还没到。如果现在条件或者状态还没调整好,我是不会去做新作品的。未来我应该不会仅仅停留在摄影上,因为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在摄影,我会考虑结合一些其他的媒介! 

释藤:现在摄影界的收藏热正火,你的作品听说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对象,对此你有什么看法?

卢彦鹏:尽量不去想这些问题。现在我的经济来源都是靠作品销售,每年价格会上涨一点,够用就行。一定不要想靠作品来发家致富,如我会有其他的收入或者意外之财,我一定不会去卖作品。作品最好是可以交换,一张画、一坛酒或一片猪肉。不过摄影还好,至少可以自己留一个,而画画就不一样了,如果自己很喜欢的作品,卖了就像是卖小孩,太可怜了!我讨厌这样的感觉。

释藤:摄影一直被人称为记忆的镜子,你如何理解这句话。

  卢彦鹏:你就对这一个“镜”“头”,隔着一层东西,所以不要太直接,应该像是照镜子比较好,寻找你要的记忆,而不是像眼睛看得太清楚,记忆不是清楚的!

卢彦鹏作品展览现场


        摄影师卢彦鹏在展览的现场
  

此文整版刊发于《中国摄影报》2013年2月1日第三版!

分享到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0
返回首页 | 关于天下摄影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摄影互动 | 招聘栏目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版权所有
天下摄影交流群:一群:35765943    二群:176326500  人像群:90556132
Copyright © 2009-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265号

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:陈明律师